深耕文化养老,奏响“银龄” 与社区共融乐章

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华阳社区现有居民3000余户,人口1万余人。近年来,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,锚定老年群体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双重角色定位,创新探索银龄赋能、文化养老模式,通过激发老年群体参与活力、优化老年文化供给、搭建老年服务平台,实现“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享”的社区文化生态,成为全区老年友好型文化社区的典范。

组建银龄文化队伍,激发“老有所为”活力。社区立足辖区老年人口特点,吸纳70余名退休老干部、文艺爱好者组建“华阳艺术团”这支平均年龄59岁的银发队伍,下设合唱队、舞蹈队、模特队、舞龙舞狮队等分支,自主策划、编排、表演文艺节目,年均开展文艺演、书画展览、诗词朗诵等活动50余场,覆盖居民6000余人次,并先后荣获“优秀展演奖”“红色基因传承奖”等荣誉。此外,社区依托非遗传承工作室,吸纳具有传统技艺专长的老年群体,组建“银龄导师团”,开展焦氏刻瓷、柳编、剪纸等传统技艺培训工作,累计举办专业培训班50余期,惠及居民300余人次,通过发挥老年群体的技艺优势和示范作用,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老年价值发挥的双赢局面。

打造适老文化空间,实现“老有所乐”需求华阳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核心枢纽,系统整合图书阅览室、书法绘画室、科普文化广场、口袋公园等10余处服务阵地,构建“15分钟老年文化服务圈”。在空间布局上,重点打造“银龄文化驿站”,设立无障碍通道,配备适老化设备;设立“悦读银龄”专区,配置图书1600余册。在服务供给上,创新推出“文化点单”精准服务模式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需求调研,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戏曲教唱、广场舞教学、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特色课程,并开展“文化送暖”上门服务。今年以来,开展非遗体验、托幼助老等文化主题活动14场,服务480余人次,实现了文化服务的精准化、适老化和品质化提升。

构建青银互助机制,达成“老有所享”愿景。华阳社区以共青团中央“伙伴计划”示范项目试点建设为契机,创新构建“青银互助”服务体系。在组织架构方面,联合青少年志愿服务队,开展“青春伴夕阳”结对帮扶行动,建立“1+N”志愿服务模式,即1名志愿者结对多位老人,累计为社区80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。在资源整合方面,立足“五为”志愿服务,充分发挥老干部资源优势,组建“榴花红”志愿服务队,重点关注“一老一小”,开展“情暖重阳”“六一”儿童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。华阳社区通过加强代际融合,推动“银龄”与“青春”力量互动,探索出“文化养老+志愿服务”新路径,先后被评为“省级文明社区”“市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”。